郑文堂 Wen-tang Cheng
郑文堂,台湾导演、编剧。文化大学戏剧系影剧组毕业,1982年开始从事电影工作至今,做过场记、副导、制片、编剧、导演。1984年加入“绿色小组”,拍摄社运纪录片,1988年于民进党新潮流劳支会负责工会组织工作,除赴全省各地推动劳工运动外,并继续以摄影机记录下多起劳资纠纷事件,为解严前的台湾社运留下第一手资料。
1996年在投身社会运动多年后,郑文堂开始专注于自身的创作,完成了剧本《诗人与阿德》(后改编为电影《超级公民》,万仁导演),并参与《蓝月》等片的...(展开全部) 郑文堂,台湾导演、编剧。文化大学戏剧系影剧组毕业,1982年开始从事电影工作至今,做过场记、副导、制片、编剧、导演。1984年加入“绿色小组”,拍摄社运纪录片,1988年于民进党新潮流劳支会负责工会组织工作,除赴全省各地推动劳工运动外,并继续以摄影机记录下多起劳资纠纷事件,为解严前的台湾社运留下第一手资料。
1996年在投身社会运动多年后,郑文堂开始专注于自身的创作,完成了剧本《诗人与阿德》(后改编为电影《超级公民》,万仁导演),并参与《蓝月》等片的制片工作。近年来,藉由公共电视的资金,郑文堂陆续拍摄了《兰阳溪少年》、《浊水溪的契约》、《浮华淡水》等影片,并在短片辅导金的补助下,完成了《明信片》、《梦幻部落》、《风中的小米田》等16厘米短片作品,其中《梦幻部落》曾获得威尼斯影展国际影评人周最佳影片及金马奖年度台湾最佳电影等大奖。
郑文堂影片里的角色,似乎很少有效率地交谈。常常是封闭的,沉默的。有时候,他们会突然多话起来,但说的却是自己的语言,用一种催眠般的节奏。你真要替他们捏一把冷汗,怕他们不合时宜,会挨别人的白眼……但奇妙的是,从《梦幻部落》,到他新近被提名东京影展的作品《经过》,郑文堂的作品似乎也根植著这样一种假设,或者信念;虽然人的封闭与隔绝是那样绝对,却还是有可能,忽然就产生了连结与理解。即使是,像《梦幻部落》里那样,两个从来没见过面的人,透过电话交友中心的线路,以最疏离的距离,交换著身世。像是流浪之人偶然在一海岸相遇了,分享一丁点漂流木媾火的温度。郑文堂并不是那种,以才华锐利地将世界化开一道口子,让人一眼就看见他的导演。他似乎一直是安静地,将粗烁现实吸收、消化,而后产出温柔涵容的故事影像。那些在身周的现实之中,压迫的,冷漠的,粗暴与哀伤的种种,似乎都被这位导演吸收了、转化了,汇流进入作品之中。